为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鼓舞广大教职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师德师风投身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由校工会主办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演讲比赛于10月18日晚在四教报告厅隆重举行。
来自学校不同部门的13名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师德师风为重点,以爱岗敬业为中心,从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经过激烈的角逐,生物工程学院李玲老师和人文学院武小军老师分别以《德行传后世,关爱铸师魂》和《爱,师德之魂》荣获比赛一等奖,同时产生了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员孙红艳、杨绍林等6位老师担任了大赛评委。
演讲结束后,人文学院副院长杨绍林教授就演讲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指出,本次比赛选手们态度端正,台风稳健;演讲主题鲜明,题材多样;演讲技术精湛,表达流畅,反映出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此次演讲比赛,不仅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教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师德师风素养课。
( 校工会 供稿 )
下面是获得一等奖的演讲稿
德行传后世 关爱铸师魂
生物工程学院 李 玲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想知道你是一位好教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去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4000名研究生从全校457名教授中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调查发现,师德师风是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杰出教授的首要标准。有学生评论道:“我们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师风,而不是世俗的成功”。多么简洁而发人深思的言论!它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多么看重老师的师德师风,更代表了学生们对无数园丁的深切期望!
每当我们立足于三尺讲台,面对台下一双双专注而信赖的眼睛,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每当我们行走在校园小径,面对学生眼中饱含尊敬的目光,一种自豪感悄然而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本着自己四年多来的教学体验,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有高尚的个人品格。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书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好的品德,身要直,心要正,说话要有修养,行为要光明磊落,这样才能塑造一个立体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和向上的印象。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同时教师要关爱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爱”。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我始终都坚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在感动中国2006的候选人中,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她叫王丽,自告奋勇到农村做代课教师。为了不让成绩稍差的孩子辍学,为了让他们重返课堂,家访和找学生便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一项功课。20年来,王丽走遍了周边十几个村庄,挨过游戏厅老板的辱骂,受过台球室业主的白眼,遭过村中野狗的追咬,忍过学生家长的误解,吃过无数次闭门羹。这一切对她来说就一个字:值!因为她带过的700多名学生,一个都没少。为了学生,她不顾自己的身体,不幸患了癌症。不过如今,王丽已战胜了病魔,又精神抖擞地和她心爱的同学们相伴在一起,她说:“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只有让他们掌握了知识,他们的人生才更有希望和意义!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撑起教育蓝天的生命所在。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最后,允许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所以,各位同仁,让我们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在学校迎接教学评估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携手并肩,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爱,师德之魂
人文学院 武小军
爱,是什么?有人说,爱是投入,爱是用心,爱是喜悦;又有人说,爱是勇敢、是忠诚、是不折不扣的一种责任。
世界上的爱各有不同,对于老师而言,爱就是默默无闻,就是淡泊名利,就是辛勤耕耘;爱就是严谨笃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爱就是志存高远、无私奉献,如“春蚕”,像“蜡烛”,吐尽青丝、化成灰烬。
当代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不少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有的人对工作开始散漫,对学生开始冷淡,渐渐地失去了教师的责任感,忘却了教师肩负的重任!
有一个学生曾经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这个帖子在BBS里可谓毫不起眼,但我却为之震撼,学生这样写道:老师,如果您已经把教育事业当作您终身无悔的选择,如果您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您的笃定目标,那么,要想出类拔萃,最好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经常地向您的学生传递您的爱心。
面对我们的学生,那些失去爱心的人怎能不感到灵魂的惭愧,我们所面对的岂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海洋啊。
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以他们优良的师德,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壮丽诗篇。
上海师范大学的贺宝根教授,为救学生走完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在危难之际,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陆永康,一个双腿肌肉萎缩的小学民办教师,36年里,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他用篮球、木板、轮胎做“船鞋”,年复一年地匍匐前行在山间小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他用自己崇高的人格,用跪着的生命谱写了伟大的人生!
我们被感动了。我们被那些忠实践行师德的好教师感动了,我们被毕其一生,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明天奉献全部光和热的老师们感动了。
北京大学的孟二冬教授,一生孜孜以求,严谨治学,他谦和、博学,在他的身上看不出一丝的傲气,有的只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妥协、不苟且的人生态度。2004年3月,他主动奔赴边疆支援当地的教育事业,最后病倒在讲台之上,他人生的最后一课,是在声音的嘶哑和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学生们一边落泪,一边认真听讲。由于食道肿瘤的压迫,他的喉咙只剩下不到0.5厘米的缝隙,说话异常地艰难,但就是这样,他仍然强忍着巨痛,将所授的课程内容精心地梳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还在挂念着他的学生!
2006年4月22日,49岁的北大教授孟二冬悄然离世。
在太平间里,孟老师的妻子一边给孟老师穿西装、打领带,一边轻轻地、慢慢地说:“二冬啊,就像你以前去教学生的时候一样,穿得精精神神的,你会教出更多的学生。”
未名湖的水啊,静静的、浓浓的,燕园的天空,蓝蓝的、亮亮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什么是老师?什么是师德?千言万语汇成了一个字:爱!爱化成了老师那宽阔的肩臂,支撑着学生攀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科学的高峰;爱化成了老师那有力的双手,托举着一颗颗辉煌的“太阳”。
让我们奉献出老师的爱吧!您的爱将转化为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会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教育没有终点,爱心也没有终点,西华大学将接受的教学水平评估将力促师德那宽广宏大的爱。
倒挂乾坤弟子收,快剪娇羞,慢育方遒。芬芳桃李染金秋,五岳回眸,一代风流!